熱門關鍵詞:
秋季是收獲季節又是多事之秋,為避免“多事之秋”現象的發生,我們蛋雞養殖應該如何去做?
ONE: 關注采食量和體重的恢復
經過夏季高溫季節的洗禮,蛋雞的采食量下降、飲水量上升、體重減輕、蛋品和蛋重下降以及糞便變稀。秋季分為初秋和深秋兩個階段。初秋季節溫差不大,濕度相對大些。在初秋這個階段蛋雞主要以恢復采食量和體質為主。根據體重適當調整營養配方,把夏季造成的失重彌補過來。對于失重較多雞群,可以采用夜間加光補飼的方法來增加采食量。
TWO:關注光照時長
入秋后自然光照時間處于逐漸縮短的變化趨勢,對于半開放雞舍,由于受外界光照影響,光照縮短不利于雞群的產蛋。需要采用自然光照與人工照明相結合的方式確保產蛋期蛋雞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保持恒定。注意光照分布均勻,及時清理燈泡灰塵,以免影響光照強度。
THREE: 關注抗體水平,調整雞群,止損減損
高溫熱應激不僅會對雞群營養造成流失,還會導致抗體下降快,為了使雞群能健康的穩產,最好做抗體檢測。針對新城疫、流感等免疫抑制病,一定要檢測抗體效價,及時調整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使雞群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處于較好狀態。
在做好免疫的同時,將雞群中停產、孱弱雞及時淘汰,減少致病源。
FOUR:關注腸道病和呼吸道病等的發生
初秋溫濕度大,導致蛋雞腸道菌群失調引發雞的腸道病。所以注意改善腸道內環境,減少病原群的腸道粘膜的損傷,改善飼料的消化和吸收,提高養殖效益。
初秋蚊蠓又是滋生,雞血液寄生蟲和雞痘高發期,應注意雞場污水處理,清除蚊蠓滋生地,降低其危害。雞舍內可以點燃熏蚊藥物,殺滅蚊。
進入深秋后是呼吸道病高發期,此時我們需要注重雞舍內通風與保溫的平衡。無論外界溫度怎樣變化,我們都要盡量使雞舍內小環境溫度保持穩定,這就需要1天當中轉變不同的通風方式,白天管理是縱向通風模式來降溫,晚上過渡通風模式來保溫。
入秋涼,勤進舍,關心雞群很重要;晚上冷,要關窗,保溫措施要跟上。